六十载教育报国 新征程再书华章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建校60周年巡礼

时间: 2025-10-15 04:40:43 |   作者: 时尚商务

  60年前,百余名师生、二十余间平房,无锡商业学校就此走上了艰苦创业的肇始之路。

  60年后,在校师生16000余人、占地面积近1600亩、为社会培养了10万余名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已经站在了全国高职院校第一方阵,综合办学实力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耕耘方寸间,奋进一甲子。60年来,学校在岁月流转中砥砺前行,走出了一条高水平高职院校特色发展之路,绘就了一幅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壮阔图景。

  1965年学校初创,时为半工半读式的无锡市商业中等技术学校。建校之初仅有学生103名、教职员工11人,校舍二十余间平房,建筑面积近800平方米。经过一年的艰苦开拓,1966年商校办学渐入佳境,但随后因时代原因陷入停顿状态。

  1973年,商校人着手开展复校筹备工作;同年9月,无锡市商业中等技术学校正式复校;1978年10月更名为江苏省无锡商业学校;1999年11月,学校顺利通过国家级重点中专评估验收,并于当年开始试办五年制高职(大专)。在时代变革的大潮中,全校师生员工在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艰苦创业、奋发进取,学校的办学实力逐步攀升。期间,国家副主席荣毅仁为学校亲笔题词:“培养商业专门人才,为祖国经济建设服务”。这既是对学校的殷殷嘱托,也是学校办学定位的线月,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江苏省无锡商业学校、无锡市商业技工学校、无锡市商业职工中等专业学校三校合并,筹建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同年10月,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经教育部备案正式建立,学校由此迈上一个新的平台。

  数次更名、频易校址,学校的办校历程可谓几经坎坷。但一代又一代商院人怀揣对教育的炽热情怀和对职业人才培养的担当坚守,披荆斩棘、砥励前行,推动学校开始了一系列跨越式发展,步履坚实、成长稳健。

  作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职业院校,学校长时间坚持“拆了围墙办职教,融入市场育英才”,2003年3月创办全国第一条大学生创业街,2004年承办全国第三次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结合经验交流会,随后在不断的升级中构建出大学生创新素质养成和创业实践的多元平台,在产教融合创新人才教育培训模式方面早早展开了实践探索。

  2006年,学校与深圳爱迪尔珠宝公司签约合作开展店长培养,爱迪尔投资300万元在校内建起珠宝分店,并将其打造成为全国各地分店的样板。学校和企业一同设计以岗位素能培养为重的“渐进式”教学组织模式,推动“课堂”到“店堂”渐进学习、“学生”与“学徒”角色融合,加快学生职业成长,70多名毕业生先后在爱迪尔珠宝店入职,成为行业精英。

  这是学校人才教育培训模式创新实践的一个缩影。作为全国商贸职教集团、全国数智商贸产教融合共同体、江苏商贸职教集团的牵头院校,学校积极推动政行企校多元主体集团化办学,持续扩大行业企业对职教办学的参与深度,依托优势特色专业群,联合京东集团、洲际 集团等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开设现代学徒制专业34个、订单班等校企合作项目83个,成立产业学院10个,入选江苏省高职院校首批现代产业学院建设项目。从“校中店” 到“订单班”“现代学徒班”再到产业学院,学校把学生作为企业的“准员工”加以培养,不仅得到了订人员、订数量的“就业订单”,更打造了订水平、订质量的“人才订单”,校企双方在合作中实现了双赢,探索出可复制和借鉴的人才教育培训“三三制”协同新模式。

  学校2007年、2011年分别以优秀等级通过高职高专院校人才水平评估和人才教育培训工作评估,2008年被确定为首批江苏省示范性高职高专院校建筑设计企业,2015年被教育部列为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学校连续6年承办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荣获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奖项61项,全国、全省大学生“挑战杯”竞赛特等奖、一等奖共9项,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省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3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10项,人才教育培训质量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

  同时,学校积极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在海外办学领域首开先河,为中国职教“走出去”做出了有益探索。

  早在2012年,为了应对西港特区人才需求,学校便与红豆集团在柬埔寨西港特区联合成立西港培训中心,并在此后的6年中累计举办13期培训,共3.5万余人次受益,切实提高了西港特区企业劳动力的职业素质和技能。2018年,学校与红豆集团联合申办的西哈努克港工商学院在柬埔寨获批成立,成为中国首个校企合作股份制应用型本科海外大学。目前该校已入选亚洲合作资金项目、首批中国—东盟高职院校特色合作项目、江苏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重点项目。

  此外,学校还牵头成立中德高等职业教育合作联盟(江苏-柏林),与英国、澳大利亚、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外优质高校签订合作备忘录,定期选派师生赴海外交流、学习和工作,校企联合开发的149项职业、专业及课程标准获柬埔寨、冈比亚、坦桑尼亚等国教育部门认可并推广。学校在高职院校“走出去”海外办学的引领示范作用进一步彰显。

  随着2017年入选江苏省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建筑设计企业,2019年获评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并成为国家“双高计划”建筑设计企业,学校建设发展步入了快车道。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赶考路上,学校深知只有不断磨炼创新,深化内涵式发展,才能持续推动学校建设提质增效、迈向卓越。

  2025年7月22日,教育部公示第二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名单,学校旅游管理教师团队成功入选,高层次人才和高水平团队建设取得又一成果。

  近年来,学校牢固树立“人才是事业发展第一要务”的理念,积极践行“人才强校”战略,不断健全党管人才工作格局、领导体系、运行机制,建成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符合常理、充满了许多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双师”队伍。

  一方面,落实师德师风第一标准,推动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师德养成,以卓越师德师风带动形成优良教风学风。另一方面,全方面实施雏鹰计划、头羊计划、教学名师、卓越双师等选拔培养计划,“双师”素质培养和结构优化双管齐下,人才引育质量明显提升。截至目前,学校共入选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国家级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1个;教师在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获一等奖5项,入选江苏省教学名师、骨干教师、“333工程”培养对象、产业教授等省级以上人才及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等人才团队50余个,专业课教师“双师型”教师占比达96.88%。

  面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需求,学校主动顺应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新趋势,找准专业群在产业链条中的对接场域,立足长三角一体化,紧密对接江苏省“十四五”现代服务业和51010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集群发展需求,主动服务无锡465产业集群建设,一直在优化专业结构。在聚焦数智商贸技术、数智产业高质量发展、数智人才教育培训,重构数智商贸专业集群的同时,重点打造“新能源汽车技术”“烹饪工艺与营养”2个特色高水平专业群,构建起以服务数智商贸为主体、服务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与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为两翼的“一体两翼”专业格局。

  学校现有国家高水平专业群1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6个、国家级骨干专业6个、央财重点支持专业2个,建成国家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1项、职业教育国家在线门,获评全国优秀教材奖2项、“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22部,入选教育部职教公有云课程资源平台研修工作室牵头单位。对接产业吻合度高、资源整合共享度高、人才教育培训产出度高的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正在有序推进,在专业集成、跨界与整合的影响带动下,学校人才教育培训与社会服务的实效、成效和质效持续有力提升。

  学校先后入选全国高职院校“育人成效50强”、“国际影响力50强”,学生和教师发展指数100所优秀院校、“服务贡献60所典型学校”、东部地区人才培养卓越高等职业学校50所榜单,4次荣获江苏省“高技能人才摇篮奖”,并以“优秀”等次顺利通过教育部第一轮“双高”终期绩效评价。

  党的二十大报告把教育科学技术人才单独成章进行布局,吹响了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号角。在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学校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深化“党建+”行动和党建联建行动内涵,推动基层党组织对标争先、强基创优,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

  作为党建和思政工作的重要交叉点,马克思主义学院概论教师党支部的建设思路颇具典型性。

  马克思主义学院概论教师党支部共有党员22名,都是思政课教学的中坚力量。支部从始至终坚持党建引领业务,按照标准化—优质化—特色化的建设思路,以高校基层党支部“七个”有力建设目标为着力点,积极搭建思想教育平台、作风建设平台、人才成长平台,持续激活基层党建工作动能,形成了符合学院实际、兼顾专业特点的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作模式。该支部先后获评无锡市标准化规范化示范支部、江苏省首批全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入选第四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

  在强有力党支部的支撑下,思政教师们尽情发挥所能、展现担当作为,先后荣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1项,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活动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江苏省高职院校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3项,申获国家社科基金课题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课题4项,指导学生获得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金奖等10余项,其他市厅级成果10多项。马克思主义学院连续三次入选“江苏省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建+思政”深层次地融合的育人路径充分激发了资源整合的集聚效应,明显地增强了育人合力。

  为更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校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推动育人责任链、育人时间链、育人空间链“三链衔接”,深化大格局、大资源、大师资、大平台、大文化、大生态“六大建设”,实现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全面构建起“1365”体系。2门课程分获国家级和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个团队入选国家课程思政教学团队,8人荣获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称号,入选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综合改革与精品建设项目1项、省“三全育人”工作典型案例1个、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和中青年骨干队伍建设项目2个。

  学校先后获评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全国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样板校、全国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全国“七五”普法工作先进单位、全国五四红旗团委、江苏省文明校园、江苏省智慧校园示范校、首批江苏省依法治校示范校。

  学生中涌现出了一大批荣获江苏省大学生年度人物提名奖、江苏省优秀共青团员等荣誉的先进代表,学生团队相继获得全国“挑战杯”大赛一等奖,大学生艺术展演全国一等奖、江苏省特等奖,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等荣誉,学生的政治素养和综合素养显著提升。

  栉风沐雨,曾经历尽曲折前行路;春华秋实,如今已是桃李芬芳时。从1965年到2025年60年的风雨历程中,孜孜以求的商院人始终心怀“国之大者”,在创业中起步、在勤勉中发展、在创新中跨越,交出了一份优秀的历史答卷。

  这份答卷里,书写了商院人许党报国的热血情怀、立德树人的赤子之心、科教融汇的能力本领、服务地方的责任担当,彰显了“崇德、勤学、敬业、强能”的价值追求,铸就了“艰苦创业、自强不息、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精神品格,展现了开放协同、创新卓越的气度格局,涵养了奋发有为、善作善成的壮志情怀。

  站在新甲子的起点上,惟有始终保持奋斗的姿态,以更高站位、更大格局、更宽视野持续推动学校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回答好“强国建设,商院何为”这一时代命题,才是对峥嵘岁月的最好致敬,更是融入职业教育“大发展”、拥抱产业升级“大变革”的应有态度。

  学校将着力构建和完善新时代职业人才教育培训体系,以实现高质量产教融合为抓手,以建设高水平办学能力为重点,深入推动“五金”新基建,营造数字化教学新生态,不断的提高国际化办学水平,办有特色的职业教育;主动融入国家战略需求,面向新质生产力发展新需求,强化教育强国“六力”建设,以高质量人才服务区域发展、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办有担当的职业教育;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构建“大思政”工作格局,增强思政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办有情怀的职业教育;坚持以生为本,持续深化内部治理改革,统筹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提升师生幸福感和满意度,办有温度的职业教育。

  面向未来,商院人将如校歌所歌唱的那样,同心聚力、勇毅笃行,在这片梦开始的地方继续扬帆起航,共创明日的辉煌。(张志祥、徐汉文)

爱游戏app官网下载电话
爱游戏官网平台邮箱
爱游戏平台网址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