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10-16 05:40:20 | 作者: 海派礼赠
甘肃省华亭市,2023年获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连续四年荣膺“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县市”,地区生产总值由“十三五”末的64.9亿元增长到了2024年的113.6亿元……回望“十四五”,华亭市经济社会高水平发展交出亮丽答卷。
“十四五”期间,华亭市紧扣全省“七地一屏一通道”战略布局和平凉市“三区一城市”建设目标,立足“工业主导型”和“城市服务型”功能定位,以建成“两地一市”、打造“全省工业样板市”为奋斗目标,持之以恒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经济社会和党的建设各项事业呈现出高水平发展态势。
随着矿区智能化综采设备在千米井下精准运转,黑色煤流顺着传送带涌向地面,在洗煤厂完成“去杂提纯”,最终以清洁燃料或化工原料的形态,踏上通往现代产业的新征程。
华亭,这座因煤而兴的城市,正以“双碳”为目标,在传统能源与新兴起的产业的转换中,书写着“黑煤”向“绿金”跃迁的转型篇章。
“华煤集团千万吨智能化选煤厂属矿区型大型动力煤洗选厂,采用重介浅槽分选工艺,实现煤炭集中洗选、深度提质和分质分级、清洁高效利用,将有效提升煤炭品质和价值。”华煤集团千万吨智能化选煤厂项目专班组长张保宁介绍,该项目投资5.56亿元,占地69.18亩,建成了原煤仓、块精煤仓、准备车间、主厂房等工程。
在砚北煤矿安全生产智能调度中心,调度员杨鸿波询问井下工人生产情况:“你好,250350工作面吗?吕队,现在生产情况怎么样?一切正常就好。”如今,调度指挥中心,像杨鸿波一样的工作人员依托综合自动化管控平台,轻轻松松实现在线监测、远程控制一体化。智能化管控、自动化采煤……纷繁的实时数据,经由36个子系统的精细串联,汇集到调度中心智慧大脑,正按统一指令高效运行。
“采煤机记忆截割率、液压支架自动跟机率分别达到了63%、77%以上,单班最高日产由1.2万吨增至2.4万吨;快速掘进作业实现了日进尺由5.7米到12.6米的突破。”砚北煤矿智能化建设办公室专干潘勋位说。
作为陇东综合能源化工基地核心区和平凉市“三区一城市”建设中全省工业转型发展创新区的主战场,“十四五”期间,华亭市深入开展“千亿大储备、百亿大招引、十亿大新增”三大行动,实施500万元以上项目423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1亿元,争取资金112亿元。华亭市大力实施“三引”行动,推行“1+9+N”招商模式,连续三年举办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暨招商大会,兰洽会签约项目66项,引进落地297项,完成省外到位资金214亿元,年均增长68.7%。砚北煤矿建成全省首个中级智能化示范矿井,神峪光伏并网发电,20万吨聚丙烯、神峪河铁路装车站、20MW源网荷储一体化试点等项目建成投产,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百亿级产业集群迈出坚实步伐,2024年工业总产值突破100亿元,荣获全省工业经济稳增长突出贡献奖。
一项项“绿”与“智”的转型成效在实践中不断涌现,重塑着产业高质量发展新优势,构建着发展新格局。
“这是集蜂蜜加工、手工皂生产、产品展销于一体的甜蜜综合体。”曹家沟村党支部书记辛婷婷介绍,为提升产品附加值,砚峡乡正集中建设中蜂产品深加工基地,让深山里的蜜蜂通过产业化发展,成为群众的“致富蜂”。
移步换景,走进策底镇红旗川蔬菜基地二期现场,新建的基地已全部完工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我们在红旗川新建拱形钢架大棚191座,修建管理用房10间,排水渠2000米,还配套了水、电、沙化路等基础设施。”策底镇副镇长王仁龙说道,随着蔬菜产业基地规模的扩大,将进一步带动农户增收,让全镇蔬菜产业向标准化、集约化转型发展。
“别看林麝小,它可是增收致富的宝。”华亭市砚峡乡慧源麝业负责人赵建刚最早在华亭养殖林麝,至今已有10年的养殖经验,“林麝产的麝香是十大名贵药材之一,目前全国需求量大,市场供需缺口大,养殖前途非常好。”
产业是农村发展的动力源泉,也是群众稳定增收的根本保障。“十四五”期间,华亭市聚力“农头工尾、粮头食尾、畜头肉尾”,黎明川现代农业产业园、优质饲草全产业链示范园、千头林麝基地建成投用,马峡入选国家农业产业强镇,2024年牛饲养量12.4万头,药材、核桃、蔬菜种植培养面积分别达到6.2万亩、9.1万亩和3.8万亩。米家沟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建成乡村旅游综合体10个,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西关批发商业市场、冷链物流园建成投用,三次产业体系优化为8.1∶62.1∶29.8。
产业魅力,尽情绽放,尽显韧性和张力。林下鸡、红牛、中蜂,药材、水果、蔬菜……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在全市势如破竹,蓬勃向上,一幅乡村振兴的发展大景全然铺展。
提升城市能级,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城与乡的双向奔赴,不断拓展华亭高水平发展的广阔空间。
站在雷神山顶俯瞰,规整的城市布局、清晰的交通路网、层次分明的楼宇建筑,亮丽整洁、朝气蓬勃之势迎面而来。近年来,全市通过规划引领,做大城市体量,为新型城镇化建设赢得了发展空间。如今,城市框架逐步拉宽,城市规模日益扩大,建成区面积18.9平方公里,街路总里程达到74.8公里,城镇化率达到了68.5%。
“滨河北路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完成了强弱电地下管网铺设,路面油筑完成600m,人行道铺砖1400m,健康步道混凝土垫层铺设和绿化带敷设种植土等工作也相继完成。”华亭市东华镇项目办干部彭旭东介绍。前不久,在东升商贸步行街改造项目现场,工人们为斑驳的墙面披上“新装”,人行道上铺上新的青灰色马路砖……
徒步、赏景,去体味山里多彩的秋天;喝罐罐茶、品农家饭,休闲采摘、星空露营……从小渔村、什民村到大南峪村,从高镇村古村落到西华镇邓家塬,华亭市各村自然风光和民俗文化活动,让众多游客流连忘返。乡亲们说,每逢周末、节假日,“村口就停满了车”。
“十四五”期间,华亭市纵深推进城市体检和城市更新,实施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天然气长输管线项,华煤集团“三供一业”全面移交,改造老旧小区119个,化解“登记难”房屋6553套。数字政府赋能城市运行“一网统管”,高效运行“一键申报”机制,稳定消除风险525户1806人。深入实施“八改”工程,建成省市级乡村建设示范村41个(省级16个、市级25个),和美乡村12个(省级2个、市级10个),293户地质灾害影响区群众迁入新居,硬化油筑乡村道路125公里,自筹7948万元全域消除土坯房11.3万间,改造户厕2.5万户,朱家坡村获评“全国文明村”。
历史的画卷,在砥砺前行中铺展;时代的华章,在接续奋斗中书写。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向着“全面建成‘两地一市’,奋力打造‘全省工业样板市’,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幸福美好新华亭”目标迈进中的华亭,风帆正劲,风景正好,风光无限。(张小兵 蔡崇敏)
甘肃省华亭市,2023年获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连续四年荣膺“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县市”,地区生产总值由“十三五”末的64.9亿元增长到了2024年的113.6亿元……回望“十四五”,华亭市经济社会高水平发展交出亮丽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