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2-10 13:01:38 | 作者: 海派礼赠
“世界化工看中国,中国化工看山东。”山东是我国第一化工大省,产业规模连续33年位居全国首位,形成了炼化、化肥、无机化工、有机化工、橡胶加工、精细化工、合成材料“七大板块”的产业体系。“十四五”期间,山东化工行业发展成就斐然,营业收入与利润稳步增长,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2023年,山东规上化工企业就实现营业收入2.8万亿元、利润1141.8亿元,占全国规模以上化工行业的19.6%、20.7%。
近年来,山东化工企业在行业中处于领头羊,山东的化工产品保持着较高的市场占有率,产品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不过当前也遇到了很多困难,面临较为严重的挑战。多数企业反映目前化工行业经济发展形势比较严峻,面临需求下滑、产品价格下降、企业产能利用不足等问题,化工企业收入同比下降,盈利水平明显下滑。此外,化工企业面临项目投资的受限,民营化企融资难、科学技术创新不足、“谈化色变”等挑战。
一是化工产品需求不足。由于房地产行业不景气、基建投资规模放缓等原因,大宗石油化工品同质化矛盾较为突出,供需环境继续恶化。由于市场需求不足,产品竞争加剧,各家企业降价销售,内卷严重,利润率趋于下行,部分企业增收不增利,甚至有企业出售的收益下滑。
二是化工企业产能利用率较低。化肥行业、氯碱行业、焦化行业生产受指标限制;部分企业受市场需求影响,导致开工不足。
三是化工项目投资限制。传统大型化工项目投资存在煤炭、土地、能耗、产能指标限制。精细化工由于投资规模小,存在入园难的问题。有企业反映,由于生物有机肥项目投资规模小,达不到亩均投资与亩均收益的标准,而国家在产品分类目录里面列为化肥,必须进化工园区,使项目无法落地。农药、日用化学品、涂料、生物医药等行业均存在此问题。
四是产品与技术更新迭代快,专利技术保护不足。关键技术和新产品的突破能够推动产品升级,推动高端化学品实现高盈利。目前,我国化工产业的产品与技术迭代迅速,一个产品从独创上市到技术“外溢”进入白热化竞争的周期很短,导致企业利润迅速下降直至微利。
五是民营化工企业融资难问题。化工行业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企业研发技术、设备购置、工厂建设、人才招募、环保设施建设等都需要较高的资产金额的投入,行业准入有较高的资金壁垒。由于目前银行贷款的责任体系设置是信贷人员终身负责制,非公有制企业万一破产倒闭不能偿还将被追责,导致金融系统对非公有制企业贷款极为谨慎。
六是“谈化色变”等现象任旧存在。精细化工行业生产的基本工艺复杂、工序烦琐,在生产环节常伴随对环境不利的污染物产生。近年来,国家加大了环保治理力度,并出台多项政策引导化工企业改造升级,化企向“新”逐“绿”发展的步伐越走越快。然而,化工企业在经营和项目投资方面,任旧存在“谈化色变”等对化工行业发展不友好的歧视现象。
虽然在发展中存在一些问题,但是“十四五”期间,山东化工产业发展整体发展良好;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石化行业发展的政策,如加强科学技术创新、推进绿色发展等,为行业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为石化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如数字化转型、智能制造等领域的发展,将推动行业的转型升级。
“十五五”期间,作为化工大省的山东如何乘势而上,加快建成化工强省,在打造世界级高端化工产业基地的新征程上绘就新蓝图,再攀新高峰,这就需要新的发展路径及新增长点。
一要聚焦新增长点。在房地产市场需求萎缩导致大宗化学品需求减少的形势下,精细化工行业由于市场化程度较高、中间体种类丰富等特点,公司能够凭借自身技术、生产规模、客户资源、地理区位等方面的差异化优势,选择某个特定领域内的产品做重点研发,通过改善产品的质量、丰富产品系列、提高环保水平等方式提升竞争优势。
因此,建议聚焦新能源领域,加大对氢能、生物燃料、太阳能等新能源的研发和生产力度,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聚焦新材料领域,加强对高性能纤维、特种工程塑料、电子化学品等新材料的研发和应用,提升产品附加值;聚焦高端化学品领域,发展精细化工、专用化学品等高的附加价值产品,满足国内市场对高端化学品的需求。
二要全力支持非公有制企业。民营经济繁荣发达,富有活力,是山东化工行业的一大特色。此外,非公有制企业还有纵深的创新力和穿透力。因此,应出台更多支持非公有制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为非公有制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加强对非公有制企业的融资支持,缓解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建议国家优化完善对银行体系信贷考核体系,从根本上解决非公有制企业贷款抵押及金融机构责任制的问题,让金融机构对民营化工企业能贷款、敢贷款。
三要鼓励外资来鲁投资。应逐步优化营商环境,提高政策的透明度和稳定能力,为外资企业在鲁投资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保障;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吸引更加多外资企业来鲁投资;鼓励外资企业与鲁地企业组织合作,实现互利共赢;鼓励有序引进精细化工等细分行业的先进技术。
四要立足全球格局视野。立足山东工业多年积累的化工产业优势,对标先进跨国化工企业指标,构建山东化工产业“十五五”宏观框架。一是规划立足于全球化战略,“十五五”对标日韩,“十六五”对标欧美;二是让市场回归市场,化工产业的管理以市场为主,行政为辅;三是适当调节政策调整频率,稳定企业预期。(作者:张留成山东省高端化工产业发展促进会秘书长)